企业文化

首页 > 企业文化 > 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大家谈”活动优秀成果展示 (第二十七期)

2022-09-30 09:44来源:


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浅谈创新发展

周伟光

创新作为当前一个热门词经久不衰,上起国家发展纲要、中到公司学习文件、下至摆摊卖菜推销。可以说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无人不说改革好,无人不讲创新妙,如果思想略微保守点,不被喷老顽固也要喝几碗创新鸡汤。我常常在想,在如此大的创新氛围下,大家为何还是反复去推广说创新呢,是觉得创新还不够吗?实际上不是创新不够,而是满足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最终得到主流价值认可的创新还不够而已,这实际上是创新向现实妥协的一种悲哀,而我们又不得不考虑这个角度的问题。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非常讲究现实主义,不论是稷下学宫的百家争鸣、汉武时期的独尊儒术、陆王心学的经世致用、总设计师的黑猫白猫说以及华为任正非的半步三步论均是如此,而他们实际上就是当时的创新之举。可记否“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响彻中华大地的联想集团,曾是国企改革的典范、民族科技之光,作为集团创始人的柳传志不知受到多少人的顶礼膜拜、其名气口碑不逊于当今的任正非,如今墙倒众人推那是创新的问题吗,归根到底是现实主义退到实用主义又影响到了主流价值取向。我们必须要正视现实问题才好去从下面几点谈公司的创新发展。

检测技术创新是公司创新的基石。从现实主义的角度讲检测技术就是原始数据采集及处理的一套系统及流程,最终交付给客户的产品是报告,得到客户及监管单位认可即可,谁管你中间到底花了多少成本。生产科室可以自行统计本科室中不同检测方法全流程所需成本,然后对比同行业看看处于什么水平,再看如果进行创新调整需要付出多少代价可以达到什么效果,那么就会逐步明白了。最常见的桩基静载检测,为何一直反复被说要创新,因为静载是我们的大项,而我们付出的代价太高而利润如此之低不得不创新,大家可以看到静载采用的堆载方法、反力装置、采集手段等一直被人诟病还经常被重点检查,不仅是安全质量管理上有问题,成本上还一直降不下来,而实际上可以改变吗,肯定是行的。看这十年内静载的变化史,实际上就是在规范作业的前期下,推行的成本节约史,一些新的专项检测单位为何不搞地基,因为成本太高现有市场太小他扛不住,谁抢占了新机采用了新检测设备、优化了采集流程、使用了新的分析系统、真正推广了供应商询价分包,最终节约了成本谁就可以一直站稳静载检测脚跟。

根基稳了但是相关领域业务在减少怎么办,所以我们要去扩资质获取新能力拓展新领域。那为啥要提前谋划呢,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去考虑不提前谋划不行,当前医疗体检很赚钱、核酸检测很暴利,进军医疗检测行业是不是拓展领域创新,肯定是创新但对公司现阶段无用,我们当前阶段还是一家工程检测公司。虽然可以看到我们人防检测取得了一些成绩,消防检测也开始起步上升,这是领域拓展创新的成果,更是领导层提前有规划实施的结果,勘察资质若不是迫在眉睫也难取得,同理从现实的角度考虑防雷检测及水利甲的升级问题上,如果不把箭拉在弦上我估计近期也难有突破,而为此付出的代价将不太值得。就此来讲,如果已谋划好了要做相关领域拓展,那么一定要考虑为此付出的超期成本,通过内部竞标的方式去创新实施,避免指定固定人员和具体要求,导致此创新成为负担。

领域扩了遇到区域市场不振又如何,这就涉及到市场经营的拓展问题了。作为湖北工程检测领头羊的省中心和中和为何能在前年就突破一个小目标,很大程度是他们在武汉市之外占了很多市场,实际上武汉市场对公司的营收占比在3年前就已跌破了70%,但公司在去年才开辟了襄阳这个大市场,对于宜昌、荆州、荆门等区域市场更是只能零星打下游击,在湖北三大都市圈提出的这个风口,提出拓展相应分公司市场再合适不过。以宜荆荆都市区为重点,实地走访踏勘沟通谈判,看开拓区域到底需要那些新的措施、手段,就以这些点作为市场经营创新的规则去确立、执行,比如调整分公司的运营模式、管理服务协议、明确相关权责及鼓励更多资本介入等。同时区域市场的扩展不仅是外扩还有内阔,国家层面都提出了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我们作为地质局的一个国企为何不加快推进自己的内循环呢,实际上市中心、汇科他们没有积极拓展武汉市外市场但依然干的风生水起,这必然少不了其国企的内循环。可能有人觉得这是上级领导决定的事,而实际上武汉城建、汉阳市政他们的内循环也是下属各公司早就先提出来的,集团公司只是最终决策而已。地质局遍布湖北省,这么大一个局,作为下属单位不正式提出,都等着上级领导有一天去创新改革内循环,这个概率不高且就算最终提出也可能没考虑检测单位,从现实的角度讲就要书面汇报提出,越快越好。

技术创新有了,领域和市场都开拓了,至于后续项目怎么干、内部如何管理,我想可以从岗位淘汰和绩效分配上去下功夫,这类创新不是我的强项,我就不谈了。再回到开头从现实主义的角度上来说创新,我们就能理解为何当年苏联的体制改革创新会一败涂地、为何我们党要推行政治协商监督人大民主集中,也能理解美国和我国的疫情防控政策为何如此大的出入了。谈创新必然要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去考虑,虽有点无奈但确实致用。








加快突破创新 拓宽公司新发展阶段的护城河

李文乔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时强调,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新发展理念中“创新”是摆在第一位的,对于公司发展来讲,创新涵盖了方方面面:包括项目建设在提质增效、赋能升级上创新突破;品牌建设在立标杆、树旗帜上创新突破;质量管理在保底线、防风险上创新突破;行政管理在成熟高效、有的放矢上创新突破。本文主要从科技创新在拓宽公司新发展阶段护城河上谈谈如何突破创新。

要认识创新价值。现阶段,测试公司在行业竞争中的护城河有没有?宽不宽?足不足以形成竞争优势?我的答案是我们有护城河,有至少三方面:一是国企平台和背景,这一点很重要,可以天然为我们形成商誉方面的优势;二是我们业务量大面广,可以在复杂的外部环境变化下,抵御一定的风险,比如住建下行转市政、市政式微转水利等等;三是我们有比较优势,现行的经营策略有比较优势、企业运行成本有比较优势、内部管理的现代化有比较优势,前述两点的国企背景和业务范围也是比较优势。但上述这些比较优势,不足以支撑跨越式的发展和长期稳定高质量发展。因为,上述护城河的水流基本趋于平稳了,要想将它拓宽必须在科技创新上发力,因为创新是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所谓护城河,就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保持较长时期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是较长时期,一是优势。前边提到的经营模式、管理模式、背景平台的核心竞争力都是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被超越的,只有科技创新这个核心中的核心才满足较长时期保持竞争优势这个特点。因为科技创新是创新皇冠上最大的那颗明珠,是最难以实现的。如阿斯麦尔的光刻机、华为的5G、中美的航天科技具备全球优势,再如地质局实验室的元素分析、珠宝鉴定等具备全省,乃至全国优势。这些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硬科技才是保证企业发展护城河加宽加深的不二法宝。

要培育创新思想。我们从桩基检测一步步做大做强,走到现在始终是行业的跟跑者,这么多年以来,在硬科技创新方面并没有找到路径,或者说突破口、发力点。这可能与行业特点有关,我们技术工作的每一步都需要按照标准规范、程序文件执行,似乎没有创新空间,实则不然。主要原因是创新思想(维)的贫穷。不能局限于建工检测这个小圈子,必须跳出去看行业发展。检验检测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行业,几乎涵盖了我们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我们要多出去走走、看看、问问、学学,深入市场、院校、机构开展调研,开拓视野才有可能找到创新的发力点。比如,因为我们主动走出去,才了解到省节能协会正在组织编制关于能效测评的标准,我们希望能参与研究,如果没有这一步,我们依旧只会在将来行业兴起时,去走资质评审的老路。再比如,这两年实验室的一些专利,都是平时工作中发现的有利于解决工作实际问题才催生出来,发现原来别人都没考虑设计研发专利,此时思维打开了,一些小发明专利不断涌现。创新思维的培养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以解决技术痛点、引领行业发展、打造企业科技竞争力为创新方向,不能搞形式主义的创新,那样是对企业的伤害。

要营造创新环境。现阶段,我们的定位还是一个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技术人员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项目生产、内部管理、经营发展上。创新的前提是潜心研究,没有创新的土壤,没有友好的创新环境,没有鼓励创新的制度支撑,想出成果是很困难的。创新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时间的沉淀,汗水的付出。比如我们2021年就开始谋划编标准,时间过去了一年多,参加了两次评审,发现事情没这么容易,不潜心研究,过不了专家评审的试金石这一关。因此,想创新突破,必须下决心营造创新环境,一是要让专业人干专业事,让真正的有科研潜质的高技术人才从日常的琐事中解脱出来,至少让科研成为他的主业,辅以技术质量工作;二是要建立容错机制,选择了搞科研创新的人才,就要充分信任,给与足够的时间、空间。三是要拿出真金白银鼓励创新,让他们没有薪酬上的后顾之忧,当然被选择的人必须有门槛。四是要建立创新团队,跨部门、跨单位调集领军人才,甚至考虑招聘相关领域博士,组建攻坚团队。发挥科技领军人才作用,加速集聚、重点支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创新已经成为老课题,从内外部形势看,创新不是搞不搞的问题,而是决心、信心和担当的问题。广大技术人员要拿出货真价实的申报课题让公司有信心投入,下决心投入。公司也应该对那些有渴望科技创新突破的人员有信心支持,下决心支持。下定了决心、建立了信心之后,广大技术人员要不负所托,担当实干,带着使命感走上科技创新道路。

主办单位:湖北神龙工程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027)83632062 地址: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武汉园区西区6栋
鄂公网安备 42010402000828号 鄂ICP备2020017164号-1